△尹霜林 摄
这片300余亩的茶园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其间捕食。让人意外的是,不远处居然还有一群羊。茶园主人介绍:“鹅吃害虫、羊吃杂草,而且鹅和羊还能给茶叶‘施肥’。”
记者细致观察,茶叶枝干间隐约可见蜘蛛网,还有一种瓢虫在茶叶上“凑热闹”。主人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这里特有的‘九星瓢虫’,它们可是捕食害虫的好手。并且,为确保茶叶‘有机’,我们还制定了一条政策——职工凡是购买农药、化肥,一律不给报账。”
“屏羌”有机茶基地只是我县注重绿色防控、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中山镇前锋村是全国闻名的茶产业发展“亿元村”。该村“宏图”茶叶专业合作社一直秉承绿色、安全的茶业发展理念,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对茶叶基地进行管理。采用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虫害,采用沼液灌溉、修剪的枝叶回园、施用“油枯”等措施增加茶园有机质,茶园全部实现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
照此理念,我县柳江镇“皇甲山”有机茶基地实施了“生物防治+人工除草”管护模式;槽渔滩镇“宏益”茶叶专业合作社实施了“生物防控+沼液灌溉+修剪回园”管护模式……
记者探访我县各茶叶专业合作社时发现,各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区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各种茶叶方面的质量标准、技术规程粘张满墙。而在他们的规模化茶园里,随处可见沼液管网、太阳能杀虫灯、黄粘板等。
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罗学平坦言,县上从政策上就强化了茶叶生产与加工的质量安全引导。在科学防控上,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两大行动。分别与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省农科院植保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中药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几丁聚糖替代叶面肥、以虫治虫等试验示范,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万亩。在茶园管理上,依托专业公司开展社会化服务,使管理更专业、更科学、更有效,全方面保障茶产品的质量安全。
据罗学平介绍,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还对各镇茶叶基地逐一排查,挑选空气、土壤、水环境均适合的高山生态茶叶基地进行有机茶基地培育。通过县茶叶产业服务中心指导、各镇监管、企业自检,保证申报有机认证的茶叶基地经得起检验。目前,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全县茶叶在地面积已达30万亩。其中,绿色、有机茶认证面积2.03万亩,居全省第一位。茶叶新型经营主体近300家(包含企业21家),年茶叶加工量3.6万吨,年茶叶加工产值近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