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提起洪雅
你会用哪句诗来描述她?
是天下正人田锡描绘的
“三十六宫明月中,夜静无风花自落”
还是苏轼笔下的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抑或李白勾勒的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
一诗一座城
一词一盛景
冬日的洪雅大地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美得不可方物
值此新春佳节
就让我们带着古诗词的浪漫
去找寻那些
藏在洪雅山水间的绝美诗篇吧
今天
去享文化盛宴!
01
文脉华章
▲
(龙舞柳江。李隆德/摄)
繁繁非遗民俗
悠悠千年文脉
亘古亘今
文人墨客
阅尽千山万水,体会风土人情
用笔墨堆砌出
源远流长的古城古镇
繁荣壮观,熠熠生辉
而这其中
天下正人田锡的故乡——洪雅
文化亦是璀璨多元、底蕴深厚
可谓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位于田锡水景公园的田锡雕像)
▼
说起洪雅的文化
便不得不提田锡
田锡是洪雅的重要文化符号
其“谏”名扬传大江南北
为世人所称道
宋真宗说其:
“田锡直臣也。”
范仲淹亲撰《墓志铭》曰:
“呜呼田公!天下正人也。”
苏东坡在《田表圣奏议序》中
称田锡为“古之遗直也!”
洪雅诸景亦有浓厚的田锡元素
(田锡面圣进谏)
正人精神滋养,雅文化根繁叶茂
洪雅“十雅”应运而生
“苦节不可贞,服食可资寿”为雅连
“锦箨初开玉色鲜,烹苞菹脯尽称贤”似雅笋
“挥毫落纸生云烟”如雅纸
雅女清秀窈窕,雅鱼肥嫩鲜美
雅茶滋味鲜醇,雅杉芳香葱郁
雅石坚硬质细,雅牛雅猪闻名内外
实是“民风民俗亦动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雅雅纸制作技艺)
进入乡村
一项项令人称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也进入大众视野
“灯笼箫鼓年年社,酒醆莺花处处人”
是五月台会的生动写照
“盘旋上下声咆哮,寒光凛凛拳金毛”
是惟妙惟肖的中山狮舞
“挖取新笋探究竟,土色笼罩一泓清”
则勾勒出“瓦屋山打笋节”的野趣风情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雅中山狮舞)
山间
“相呼野饭依芳草,迭和山歌逗远林”
嘹亮高昂的复兴耍锣鼓和
高低回转的瓦屋山山歌
也回荡在山谷
再现出楚声遗韵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耍锣鼓)
钟灵毓秀,璀璨夺目
这便是洪雅文化
承千年城脉,著时代华章
02
看见文化
(高庙梯田。赵华详/摄)
看非遗、寻文脉、访古城
以新春之歌作引
我们去见洪雅文化
逛柳江古镇
这处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烟雨小镇
“两岸依山吊脚楼”
“冰雪襟怀夏亦清”
入曾家园
“谷雨园林万绿齐,名花惊见舞青霓”
“四院三戏台”的巧妙格局
纷繁有序,中西合璧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曾家园)
走茶马古道
“山水相连人婀娜,茶马古道抚浪花”
雅茶互商的场景好似历历在目
去复兴村
听一听“羌风楚韵”的故事
往古村落
看一看独属于乡村人家的宁静美好
(俯瞰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洪雅复兴村)
蜿蜒山间,沧海桑田
罗家大院民俗馆传来农耕民俗的乡音
八面情岚书写着石窟的魅力
“栩栩雕琢观自在,芸芸壁彩众生谦”
槽渔滩千塔佛国诉说着佛禅古韵
“日移云影过书幌,风送花香入砚池”
田公声色似在耳畔回响
(槽渔滩千塔佛国,汇聚天下名塔,与侏罗纪的桫椤树丛相映成趣。图源槽渔滩景区)
千年风雨,洪雅雅茶香传万里
屹然中立,洪雅文化源远流长
品高庙白酒,尝洪雅风酱肉
让非遗味道落在舌尖
见田公祠建筑群
发思贤悠情,仰正人风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雅风酱肉制作技艺)
瞧,
街道边
“剪制芙蕖朵朵新,元宵分得玉堂春”
的精美花灯
满含新春的氛围
广场上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
春节的喜庆
洋溢在每一个角落
(夜色洪雅,伍杰/摄)
现在就出发来洪雅吧
去逐一探索历史的痕迹
感受文化的魅力~
立春已至,春色始生
洪雅的春是什么样的?
下一期
我们一起去探春~
记者:李悦琴、唐菊苹(实习)
来源:洪雅融媒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洪雅论坛 ( 蜀ICP备18020573号-2 )
GMT+8, 2025-2-6 04:38 , Processed in 0.05077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