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7|回复: 4

小女孩挂在健身器上身亡,鼻孔冒血泡,到底谁的责任

  [复制链接]
周末去哪儿 发表于 2018-4-12 14: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童学君:小区的健身器材给人们健身、休闲、娱乐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有时候,这些利民设施却变成了“杀手”……
前段时间看新闻:有几名孩子在玩耍中接连丧生了……
其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那名“玩了一下”后就永远离开了的小女孩。
什么东西这么危险,竟能一击致命?
罪魁祸首就是我家小区有、你家小区也有、几乎随处可见的健身器材。
健身器材不等于儿童游乐设施
现在几乎每个小区里都会设有全民健身区,大家可以在那里锻炼身体、活动筋骨。本来确实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便民设施,却在近几年逐渐演变成儿童伤亡事故的元凶,孩子被夹伤甚至是压死的情况层出不穷。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系列的悲剧?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孩子呢?
1)使用说明不能不看,家长监督不能不严
就在上个月,武汉一名8岁女孩在小区使用健身器材,因使用不当造成心肺部挤压伤,呼吸循环衰竭,最终身亡。
事发后,女孩父亲王先生通过监控录像看到,梦茹当时在健身器材上玩了一下,身体突然一歪就再也没有起来,两个姐姐在玩别的健身器材,察觉不对后,回家告诉了大人。(@楚天都市报)
(王先生向记者演示当时女儿的境况)
据楚天都市报记者报道,涉事器材的合格证上标明器材于2014年4月安装,使用寿命8年;器材的注意事项上则写着:儿童使用时,应有成年人监护。
这次的事故着实令人无比痛心,一个不以为然的小疏忽,都有可能轻易夺走孩子的生命。同时也再一次警醒我们,“严加看管”和“正确使用”的必要性。
事实上,如今小区内的大部分健身器材都是依照成人标准建造的,我们能在器材的使用说明上看到“适用人群”。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了当地某小区的健身器材使用说明:
其中,上肢牵引器、多功能训练器、太空漫步器、跑步器、搁腿杠、扭腰器、下肢康复器、健骑器、平衡桥、健身路等均标明“除儿童外各年龄人群适用”,其中有不少都是孩子特别爱玩、且经常“乱玩”的。
例如▼
错误示范:
偶尔都能在小区看到这种把太空漫步器当成秋千的孩子,看似好玩,实则危险重重。
据南京晨报报道,家住南京江宁区的一名4岁女孩在太空漫步器上玩耍,因为个子不够高双手够不着前方的横杆,于是将两只手搭在摇杆的上方(即上图小女孩右手抓握的地方)。
谁知被另一名小孩在后方轻轻推了一下,小女孩下意识地紧紧握住摇杆上方,结果左手小指被“咬”断了,鲜血直流,后经南京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粉碎性骨折。
以上两起事故,都起源于使用不当,如何能教会并确保孩子正确使用适合自己的健身器材呢?父母的实时监督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生活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况:
不少心大的父母把孩子毫无保留地交给这些自认为非常安全的健身器材;或者,自己也根本没按照规则使用。
一名女孩独自在太空漫步器上玩耍▼
一名女孩与其家长共同使用健身器材▼
三名儿童坐在跷跷板上玩耍▼
两名儿童在独自使用健身器材▼
……
2)一直被卡,从未警醒
真的不要总想着“一次半次而已啊没事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不是一把多么锋利的刀,而是父母一次又一次的侥幸心理。
要知道,相对于我们侥幸的“一次半次”,事故的发生率是成倍的。
这比率,拼不过啊……
广州一名5岁男孩被一个蝶形钢管的健身器材卡住头部,无法拔出,哭喊不断,消防官兵用无齿锯锯开钢管将男孩救出。▼
广西贵港一名婴儿左脚被卡在健身器材的缝隙里,嗷嗷大哭,最终在消防员的协助下脱险。▼
渭南一名两岁男童不慎将右腿卡在健身器材的两根钢管之间,孩子疼得大喊大叫。消防官兵到场后进行了多次破拆与切割,最终男孩的右腿被成功取出。▼
最后,还有一个四连卡……▼
看到这里,我真的特别想冲过去摇醒那些此时此刻还在让孩子奔奔跳跳地流连于这些健身器材的父母。真的,擦亮双眼看看,小孩到底是有多么容易就被卡住!
当然,我也很想给各位消防官兵点个赞,是你们一次又一次地救孩子于水深火热中。
如果抢救不及时,或被卡住、压住什么重要部位,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啊……
儿童能玩的不代表绝对安全
上面我们说了儿童不适合玩的健身器材,下面要来说说孩子适合玩、喜欢玩但同样存在很多隐患的游乐设施。
1)秋千
同样就在上个月,江苏无锡一名5岁左右的男孩在推秋千时摔倒了没来得及爬起来,被荡回来的秋千死死卡住了右脚,后经消防员采取紧急措施后终于得救。(@无锡电视台都市频道)
可能大家看到孩子得救都会松了一口气,觉得是万幸,但不幸的孩子我们又知道多少呢?
郑州一名8岁男孩在和小伙伴玩摇椅秋千时从上面掉下来,头刚好卡在地面和摇椅的中间,直到大人把摇椅杠卸下来才把他搬出来。等急救人员赶来时,男孩已停止呼吸。
江西宜春一名12岁的男孩在和同伴玩秋千时,由于推秋千用力过猛摔倒在地,头部被秋千卡住,男孩当场不幸身亡(@澎湃新闻)
除了被秋千卡住的,还有从秋千上面掉下来的:
今年春节期间,河南省儿童医院急诊外科接治了一名不慎从秋千掉下的4岁小女孩,额头摔出2个大口子。历经两小时,医生在孩子5、6厘米的伤口上足足缝了60多针。
还有因绳索断裂而造成的事故:
义乌稠州一名4岁小男孩就因秋千的绳索突然断裂,绳索一头的铁钩瞬间刺进肘部,血肉模糊。后被诊断为肌肉撕裂伤,伤口约10至15厘米,深达骨膜。(@东方网)
想不到吧,这样也能摔……
最后附上几点玩秋千的安全建议:
  • 在孩子玩秋千之前,父母要先检查秋千的各处连接口是否牢固;
  • 比较小的孩子建议坐塑料或橡胶材质的座椅式秋千,并扣好卡扣;

  • 注意叮嘱孩子使用秋千的全程都要用手抓牢绳索,注意不要让孩子把绳索缠到脖子上,要等秋千停稳后才能下来;

  • 在秋千上只能坐着,其他姿势都属于危险行为;

  • 不要在秋千旁边逗留,以免被撞倒。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几点,大家也千万不要忘记最近频频发生的秋千夹伤、压死孩子的事故。每次玩耍前都多留个心眼,仔细观察设施是否足够安全,监护人在孩子玩耍过程中,也一定要陪伴左右。
2)滑梯
据美国儿科学会去年公布:从2002年到2015年,美国有至少35万件6岁以下儿童的滑梯受伤事故,其中多数孩子都是因为坐在父母腿上一起滑下去而造成了下肢骨折。
事实上,让孩子自己滑是最安全的做法。
孩子自己滑,即便被滑梯侧面或底面勾到,但因为自身体重比较轻,一般不太可能会受伤;但如果和大人一起滑,加上大人的重量,就很可能会骨折。
除了不要和父母一起滑滑梯,还有几点特别要注意:
  • 注意衣着,尽量给孩子选择轻便、不会有勒住或勾住风险的衣服,以免造成窒息。
  • 不要在滑梯上逆行。
  • 从滑梯下来前要注意滑梯底部是否还有人,滑下后要立刻起身离开,以免造成冲撞。
  • 在孩子滑滑梯时,父母应站在滑梯两侧或底端做好接应准备,以防孩子摔落。
  • 高温天气千万不要玩(碰)滑梯!不管是塑料的还是金属的,都不要碰!有专业人士曾经做过测试,烈日下塑料滑梯的表面温度高达63.7℃,容易引起烫伤。

除了秋千和滑梯之外,游乐场里还有很多孩子适合玩、喜欢玩的器材。父母正确的判断、指引和监督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性命攸关的,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啊。
如何能让孩子玩到合适的安全器材
我的闺蜜昨天才刚跟我说,她的女儿也非常喜欢玩这些健身器材,经常在那里上窜上跳,她觉得很危险,可是她并不知道这到底适不适合小孩玩。因为大家都在玩,而且她没看见器材周围有任何的注意事项或使用说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
——维护工作不够到位,宣传力度仍需加大。
会出现“看不见注意事项或使用说明”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父母的疏忽,也不可否认相关设施的设立及管理的确不够完善。
作为父母,同样也作为小区的一份子,我们可以尝试和小区的管理者联合起来,加强对这些健身设施的监管及维护。
每一颗松动的螺丝、每一条不合规范的缝隙,都有可能在日后给予我们的孩子致命一击。
某小区内缺乏维护的健身设施,
是否已经闲置不用?
如是,告示牌呢?
闲置的器材应当及早处理,
以免伤人。
如不是,维护呢?
早在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公布了《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提到:
全民健身工程必须设置使用说明和健身者须知等告示牌。对因使用不当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或造成器材损坏的设施,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及中文说明牌。

受赠单位要建立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险安全和正常使用。
而除了存在争议的告示牌,不管是在电视、网络、户外广告位还是纸媒,都很少看到有关健身器材安全的官方呼吁及指引。
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rubbermulch.com上看到的游玩安全守则:
1)目光要时刻注视着孩子;
2)观察游乐场设备的开口,应该小于3.5英寸(约为9厘米)或者大于9英寸(约为23厘米),避免卡住头;
3)请确保设备的表面温度不会过热(如上文提及的滑梯);
4)确保孩子穿着运动鞋,以保护他们的双脚;
5)操场上如有秋千,请留意秋千下方的软地面长度应该是秋千高度的两倍以上;
6)要选择合适孩子年龄和身高体型的运动器材,幼儿不可以使用金属秋千、跷跷板和滑梯;
7)游乐场要有橡胶护垫或缓冲圈来防止孩子跌落、撞碰到设备上;
8)检查操场上或沙池中是否有不易发现的危险,比如玻璃碎片、金属片、裸露的链子或松动的螺栓或者丢失的梯子踏板等;
9)在玩耍前,脱掉孩子的项链、围巾、带绳子的衣服等,避免衣服陷进设备里;
10)孩子在阳光下玩耍前,需要涂抹防晒霜。
危险往往就在几秒间,你在或者不在,也许就是一个伤疤,甚至一条命的区别。
既然是存在于身边的安全隐患,还是希望可以在平日里我们能经常看到、听见的地方得到更多更清晰的指引,让本应是有益身心的设施不要再成为伤害孩子的利刃。
结语
和孩子相关的各类安全问题我们一直都有关注,在微博也经常提醒大家要注意再注意。这次看到小女孩因为卡在健身器材而去世的新闻,还是忍不住要再敲黑板。因为我发现,如今忽视器材使用说明的父母真不是一个两个。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听上去可能稍微有点俗气,但每一条安全守则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
就像大家现在出行常坐的飞机,作为最多规定的一项交通工具,难道这些规定都是“吃饱了撑的”吗?
事实上,每一条规定背后,都有着许多无法抹去或忘记的灾难和伤痛。
比如为什么一定要全程系好安全带?
在1988年的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故中,飞机被炸开了一小块天花板,还差点在空中解体,除了一名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空姐被吸出舱外死亡,机上所有人全部幸存。
之前就跟大家说过,请不要轻视每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这些事故,离我们真的一点都不远。如果要等到出现切肤之痛时才醒悟,其实早已为时太晚了。对于孩子的生命而言,真的不允许我们出现“后悔”二字啊。
来源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配合删除)

XinXin 发表于 2018-4-12 14:2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监护人不能大意。意外就在一瞬间啊。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与时俱进1232 发表于 2018-4-12 15:10: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风险无处不在!就算别人赔钱又能怎样?娃娃能不能健康成长关键看家长教育了!那些健身器材对成年人来说都有较大风险,一不小心都会整到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费师车行上牌车 发表于 2018-4-12 15:1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肯定是监护人全责,类似小孩横穿过马路出事的话,首先不能怪马路,也不能只指责车,监护人干啥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x520 发表于 2018-4-12 21:5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带娃儿责任重大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洪雅论坛 ( 蜀ICP备18020573号-2 )

GMT+8, 2024-11-12 22:38 , Processed in 0.06112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