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天涯 发表于 2023-2-16 16:59:01

【书旅天涯21】 不合时宜的小说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背叛和救赎的故事。同时包含这三个元素的小说极少见,一般来说,友谊和背叛后面往往跟的是复仇,比较典型的是《基督山伯爵》。这部小说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别具一格的题材很重要,但绝不仅仅如此。

先简单介绍一下小说内容。

故事背景是阿富汗,一个遥远、荒凉却数度成为世界焦点的国家。阿米尔是个富家子弟,哈桑是他的仆人,也是玩伴和兄弟。平常的日子里两人感情很好,尽管阿米尔有点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庇护。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哈桑在替阿米尔追风筝时被几个小流氓凌辱了,阿米尔在暗处目睹了全过程,却因为懦弱而不敢出来阻止。阿米尔从此无法面对哈桑,也无法面对自己。于是他诬陷哈桑偷了他的生日礼物,逼走了哈桑父子。几年后阿米尔和父亲流亡美国,在那里他开始了新的生活,读书、工作、结婚。就在阿富汗那段往事正渐渐被遗忘的时候,他得知哈桑已经死了,留下了一个儿子。于是他再次回到阿富汗,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哈桑的儿子并把他带到了美国,完成了一场救赎。

这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一问世就迅速走红,经久不衰。十年间被翻译成4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两千万册,并被搬上荧幕。作者也因为这部书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这个成就是作者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而他此前甚至不敢投稿,他认为这部作品根本就没有人看,因为这是一部不合时宜的小说。

卡勒德.胡塞尼是阿富汗籍美国人,《追风筝的人》是他的处女作。他的个人经历和阿米尔很相似。都是世家子弟,都在喀布尔生活过,都经历过阿富汗的苏联时代,都流亡美国,都是执业医师兼作家……

很多人怀疑这篇小说是一部自传,尤其是上半部,胡塞尼就是阿米尔。这是极有可能的,绝大部分作家,他们的早期作品往往有自传色彩,比如狄更斯、梁晓声。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作家武志红也认为这部小说是作者的自传。但他不是依据作者的经历,而是根据小说“情感的真实”做出的判断。确实,这部小说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

这部作品之所以如此成功,得益于胡塞尼的写作态度:“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对于他来说,“写作总是服务于我自己,是一种把故事告诉我自己的行动。”一个优秀的作者是不需要买读者的账的,他们真正的写作对象只是自己——作家,算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傲慢最自私的职业。事实上,胡塞尼起初也并未打算出版《追风筝的人》。

1999年,胡塞尼得知塔利班政权禁止阿富汗人民放风筝的消息后就开始构思这部作品。2001年3月他开始动手写,六个月后发生了911事件。尽管他还在写,但已经没有投稿的念头了。那段时间阿富汗在美国人的字典里就是恐怖主义的代名词,无处不是对阿富汗的仇恨和鄙视,这样的一部小说显然不合时宜。谁会去出版一本阿富汗人写的关于阿富汗的书呢?就算有出版商愿意冒风险投一把机会主义的骰子,谁又会愿意去读这样的书呢?但是他的妻子坚定地要求他投稿,讲了很多理由,最后一个理由起作用了:他们妖魔化,你可以人性化。

这部书出版后受欢迎的程度令胡塞尼惊讶不已。人们通过这本书开始了解并正视阿富汗和阿富汗人民。很多人开始向阿富汗捐款,甚至收养战争孤儿。可以说美国人花了二十年时间用大炮都没有征服阿富汗,却被它的儿子用文字征服了美国人民。当这部书火爆全球的时候,也正是美国人在全球搜捕被塔利班庇护的本拉登的时候。在美国“政治正确”的眼里,这部书出版得不是时候。

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有一个词叫“文化侵略”。当我在读这本书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到底是美国文化侵略了中国还是阿富汗文化侵略了美国?然而历史早就已经证明,如果文化具有侵略性,那么被侵略者往往是乐于接受这种“侵略”的。





可乐柠檬味 发表于 2023-2-16 21:51:46

我也有这本书

偷个月亮 发表于 2023-2-17 07:54:08

5年前看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旅天涯21】 不合时宜的小说